群众健康有“医”靠 集美区卫健系统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 医医生下基层为群众义诊

集美区举办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培训班 。医

医生下基层为群众义诊。群众区卫(本组图片/集美区卫健局 提供)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徐浩)今年来,健康集美健系举提欧洲娱乐场【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集美区卫生健康系统围绕国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有靠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统多找准群众就医过程中遇到的措并“具体问题”,推动解决影响群众医疗体验的升医“关键小事”,办好事关群众健康的疗服“民生大事”  ,从健康服务模式 、医服务内涵和服务范围等维度发力 ,群众区卫全区域 、健康集美健系举提全链条、有靠全覆盖式改善医疗服务体验,统多让主题教育的措并成效惠及更多百姓 ,持续提升群众的升医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11月底,集美区基层诊疗人次277.51万 ,欧洲娱乐场【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同比上升20.34% ,全区诊疗量中基层占比62.85%;医保电子凭证结算率44.16%  ,居全市第一。

  拓展服务范围 打破看病“时空限制”

  下班  、放学后想去看病,医生已经下班了;大医院人满为患 、“一号难求”;偏远乡村交通不便 ,老年人看病难……集美区卫健局通过设置群众意见箱、当面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了解到部分群众存在看病不便的烦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集美区卫健局协调辖区6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区妇幼保健院及时推行延时服务 ,不仅周末服务“不打烊” ,工作日部分门诊也延时到晚上八点,两家镇卫生院甚至全年365天+24小时对外接诊,让患者在下班后或者周末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轻松就诊 ,实现“看病不请假 、小病不再拖” 。

  同时,该局深化医联体协作,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  、资源共享机制,由各基层医疗单位引进市三甲医院专家定期坐诊,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医界“大咖”的诊疗服务 。今年1月到11月 ,已组织专家下基层2464人次,诊疗31503人次 ,打破了医疗服务的“时空限制”。

  黄地村是集美区最偏远的乡村 ,90%的常住人口是老年人,属于典型的“空心村”。近来,由于村医退休,村医岗位暂时空缺,下山交通不便 ,老年人看病成了问题。集美区卫健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建立黄地村巡诊制度,由后溪镇卫生院每周两次派医务人员到黄地村坐诊 ,同时加大对该村义诊的频次与力度。此外 ,常住人口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均与后溪镇卫生院全科医疗团队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相互留存电话 ,建立微信群 ,随时接受医疗咨询及医疗指导。

  提升服务内涵 提供多层次健康保障

  “建了家庭病床以后  ,省去了住院的床位费 、护理费和陪护费 ,还有医生定期上门检查、看诊 ,费用医保照样报销 ,我们一家人真正有了‘医’靠。”父亲李大爷通过家庭病床得到良好照护,杏林街道宁海社区的李女士感动不已。

  李大爷患有脑卒中后遗症 、高血压 、糖尿病 ,连出门都困难。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钟智明医生团队为他建立家庭病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改变其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并定期上门诊查、线上实时沟通,科学监测其血糖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李大爷的空腹血糖回归正常。

  家庭病床作为医疗机构诊疗、护理  、康复等医疗服务的延伸,解决慢性病 、老年病 、家庭卧床患者、行动不便患者等就医的大难题  ,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  ,相当于家中有“小医院” 。截至11月底,集美区已建立家庭病床115张,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47518人次,为80岁以上老人入户服务3042人次 。

  集美区卫健局重视群众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针对三岁以下婴幼儿,集美区妇幼保健院成立“集美区婴幼儿养育照护规范化指导中心”,与普惠托育机构结对开展医育结合试点,覆盖率已达50%,探索“医-育-学”一体化新模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有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 。集美区各基层医疗机构不断拓展服务诊疗项目 ,开展儿童康复门诊、小儿推拿 、盆底康复治疗、穴位贴敷、埋线减肥、理疗康复等特色服务 ,种种贴心服务 ,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

  完善服务模式 构筑健康“心防线”

  11月9日,全市第一场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培训班——集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能力培训班在厦门医学院拉开帷幕 ,邀请厦门医学院 、仙岳医院、川大华西医院的权威专家 ,为集美区各镇街 、村居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授课 ,培育“心理气象员”200名 。

  建设层次有序的人才队伍 ,是集美区卫健局助力“心灵幸福集美”建设的举措之一。据了解,当前 ,集美区常住人口已跃居全市首位,且学校多、师生数庞大,健全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健康集美事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今年6月,集美区在全市率先发布《集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将心理筛查 、心理干预、心理产业 、心灵环境支持 、心理预防、心理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搭建覆盖全人群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 。

  此外,集美区成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卫健、政法等26个部门为成员,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局面;建成“区—镇街—村居”三级精卫防治体系,形成以川大华西厦门医院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为区域精神卫生治疗中心 ,区属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补充的架构 ,全面推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构筑健康“心防线”。